广东丰顺:拉长茶产业链带动山区农民致富
盛夏时节,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梅州市丰顺县的各大茶山,充满生机的嫩绿新芽和一旁正在劳作的茶农,勾勒出生态茶业发展蓝图。
丰顺有好茶,十万茶山迎客来。一直以来,丰顺县都是梅州九大名茶产区之一,茶叶产业也是丰顺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丰顺县的茶叶产业更是迎来发展良机,成功入选广东省2018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图为茶农正在西山村释迦岽茶园采摘茶叶(胡金辉摄)
截至目前,丰顺县拥有高山优质茶叶面积10.8万亩,占全省茶叶面积八分之一,茶叶企业多达百家,形成以高山茶为特色,茶旅相融的茶叶产业链。
“丰顺县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茶产业,是擦亮丰顺绿色生态品牌,带动茶农增收、茶企壮大的发展道路。”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说,接下来,丰顺县将抓住茶叶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旅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助推乡村振兴。
千米高山出好茶
富硒茶叶产地云雾缭绕
夏日碧空,无人机缓缓上升,穿过一层层云雾,俯瞰丰顺大地,绿色的茶园如同碧玉明珠镶嵌在一座座高山上。资料显示,丰顺县境内,500米至1000米高山547座,千米以上高山57座,众多高山为茶叶种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环境。
走进丰顺县北斗镇桐岽村,这里的茶园依山而建,呈现出独特的园区风貌。茶园的负责人是丰顺县嘉洪农林有限公司的王艺桦,他带着笔者行走在茶园,感受生态茶园的建设。
“高山种茶,最大的问题就是道路问题,道路建设成本高,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良好,适宜茶叶生长。”王艺桦说,茶园旁边就是一个天然的湖泊,周边还有茂密的植被,这些都是相当难得的自然条件,因此加大开发成本也是值得的。
遵循“生态、有机、融合”的理念,王艺桦在茶园附近种植了樱花、桂花等观赏苗木,以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因地制宜走茶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发展农旅结合是一条比较综合有效的道路。”
融合三产,切实提升茶叶产业园建设成果。以生态茶园建设为基础,结合休闲旅游热点作为突破点,丰顺县重点发展梅州韩山生态区、潭江古茶树文化旅游融合区,培育提升韩山、马山、龙丰、华承、顺兴、凤畲、九龙嶂、嘉洪大周湖等八个茶旅融合基地。
而最让王艺桦期待的,是梅汕高铁即将迎来通车。“我经常往返深梅,很多客户也在深圳,高铁开通了,不仅是我的茶园区位优势得到提升,相信整个丰顺的茶园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王艺桦笑着说,开通之日,他一定要带着丰顺的茶叶乘坐首趟列车,也期待把更多珠三角地区的客户带到梅州丰顺。
高山云雾,是大自然给予丰顺县的自然恩赐,也是丰顺县做优茶叶品质的有力基础。“丰顺县的茶叶种植基本都在高山云雾缭绕的地方,有利于茶叶的生长。”丰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永亮说,在丰顺茶产业优势产区的硒含量达到0.79—1mg/公斤土,高出国家中等富硒标准(0.4mg/公斤土)1倍多,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区重要的富硒茶叶产地。
2018年11月,丰顺县印发了《梅州市丰顺县茶叶产业园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提出了坚持生态安全、科技创新、龙头带动、多方参与的发展基本原则,把茶叶产业的发展基础打好打牢,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
“丰顺县有良好的高山生态,茶农茶企都有做优品质的意识,在这个前提下,做优茶叶品质肯定不成问题。”丰顺茶叶流通协会首任会长、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饶富强表示,目前丰顺茶叶发展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进入一个发展良机。
当前,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根据土地土壤肥力特性和气候特点,选址丰良镇、龙岗镇、八乡山镇、北斗镇、潭江镇等五个茶叶发展集聚镇作为示范点,由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种植品种包括小叶乌龙、金萱、雀舌、水仙、单枞、杏仁香、鸭藤香、八仙、竹叶香等。
在产地安全方面,丰顺县根据产业园实际情况,探索茶叶质量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并对茶园进行产地环境质量的整体评估。“这个措施不仅是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同时也是对我们自然生态的一种保护,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杨永亮说。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操君喜认为,丰顺茶产业有历史、有资源、有特色、有文化。独特的“丰顺高山茶”以其地域香及茶文化,成为广东茶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茶农代代接力
联手致力推广丰顺好茶
千米高山大树茶,百年树龄一大群。妙手制出红条茶,花蜜香浓爽滑醇。”清晨,作为马图茶传承人,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茶农何火球品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马图绿茶,在纸上写下一首打油诗。
今年68岁的何火球,是丰顺县茶叶产业的见证者。从十五六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制茶,算下来自己也做了50多年了。何火球笑着告诉笔者,以前没有想过种茶的,因为觉得种茶是一件辛苦而且不赚钱的事情。
“那时候的茶叶没有产量也没有质量标准,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味道,种植方面也是家家不一样。”也正是这个原因,马图绿茶一直卖不上好价钱,打不开市场。
在外接触潮州茶商的何火球,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品质和品牌,这两个必须找准定位,缺一不可。”在何火球看来,马图茶拥有高山云雾的种植环境,茶青品质优良。“以前的马图茶苦涩,没有清香,有股焦味,根本原因在于制作,必须改良制作工艺。”
源于父辈的教授和自己的学习与摸索,何火球在制茶工艺上不断改良,做出了口感更佳的马图绿茶。在何火球手上,马图茶不仅品种众多,还根据不同地区的饮茶差异,量身定制。“丰顺人爱喝浓茶,喜欢的茶香是沉香,梅县人喝茶喜欢清香型,揭阳地区的人爱喝高火香的浓茶,珠三角的人喜欢喝清香和兰花香的茶。”
2014年7月,马图绿茶获批“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何火球、何运新父子分别荣获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二代和第三代马图茶传承人,马图茶制作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的传承人,从原料的选择到茶叶的销售,何火球千锤百炼制作。多年来,他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实现质量标准控制,推进茶叶生产经营的规范化。“采茶可是门大学问,清明后按一芽二叶标准,分期分批采,先发先采,后发后采,不符合标准的不采,采下的鲜片不过夜。”在现场,笔者只见何火球凭借制茶经验,感知锅内温度,待温度最佳时将上好的鲜茶叶倒入锅内开始制作……炒茶讲究手上的力道。何火球介绍,炒制有抖、甩、抓等十大手法。用手在这么高的锅温里来回翻炒,一般人恐怕难吃消。如何避免手被烫伤?两手要留在茶叶间,借茶叶翻滚的势头炒茶,手不能碰锅底。在铁锅中杀青炒制,温度和揉捻力度决定着绿茶的品质。出锅后,他把茶叶放在篾盘上散热,同时用双手在篾盘上反复揉捻催香,再回到炒锅中,双手采用不同的花式和力度让茶叶干燥成型。每翻动一次,都飘来丝丝清香,沁人心脾。无论是杀青、揉捻,还是干燥,努力做到环环相扣。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制茶温度、湿度、时间,每一道环节对茶叶的品质都举足轻重。
“叶底柔软幼嫩,汤色清绿略带微黄,香气清高,甘醇爽口,一斤最高可以卖到数千元。”何火球说,同样的茶青,改良制作工艺就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是茶农种好茶做好茶的最大动力。
同样,“茶二代”朱勇腾也是个“不安分”的人。2013年,朱勇腾从深圳返乡,接过父亲手上的茶园,不断创新,优化客家炒茶工艺。“本地的制茶师傅普遍都上了年纪,用的也是比较传统的制作工艺,在这个基础上,容易和时代脱节,与市场脱轨。”年仅25岁的他,说起茶叶头头是道。
在丰顺茶叶产业发展进程中,不断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碰撞间也不断有更优质的茶叶产品推出。
“你试喝一下这款产自丰顺本地的黄茶,味道是不是很独特?”在闲聊间,朱勇腾泡起从外面引进技术制作的黄茶。他说,作为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黄茶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本地师傅做绿茶是能手,但是在红茶等品种上还是有所欠缺,为了弥补市场的空缺,公司也会不定时邀请茶叶专家过来传经送宝。”
在生态茶园建设上,朱勇腾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茶叶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茶青,因此在提高制茶技术同时,也要把控好茶青质量。”为此,朱勇腾通过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有机化种植管理等措施提高茶青品质。“年轻人创新能力强,以前我们只会做绿茶,市场就比较局限,现在红茶、黄茶都有,顾客选择就多了。”朱勇腾的父亲朱添才说,现在他已经是退休状态了,茶园都交给儿子打理。
“我为丰顺高山茶代言!”在2018广东·丰顺高山茶文化节产销对接会,丰顺县县长廖茂忠向外界特别是茶叶采购商详细推介丰顺好茶。去年以来,丰顺县共组织全县29家茶企参加了七场大型活动,今年4月22日,成功举办“梅州2019年丰顺高山茶开采节暨第二届丰顺高山茶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推广活动,积极推广丰顺县茶叶品质体系提升工程,给丰顺县众多茶农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壮大产业经济
打造“丰顺高山茶”品牌
“每到茶叶采摘时节,丰顺、潮汕一带的茶商便会慕名而来,茶叶一早就被预订收走了。”丰顺县留隍镇西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世光告诉笔者。
“好茶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农村创业青年陈斌是陈世光的儿子。很快,陈斌根据自己的想法,创立梅州释迦岽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种植,打造“释迦山云雾绿茶”品牌,跟村民一起将一片“茶叶”做成一个“茶业”。“有品牌就有市场,消费者就知道这个茶叶产自哪里,品质如何。”陈斌说,现在正在对接电商平台,进一步在“丰顺高山茶”大品牌的影响下,做好西山村的“茶文章”。
陈斌说,茶叶要有上等的品质,除了生态资源优势外,还要保障“质”和“量”。于是,陈斌为公司茶叶申请了“SC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推行自动化、连续化生产。他告诉笔者:“公司采用统一供种、统一采购、统一工艺流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引导西山村茶叶走向精品化发展之路。”
在马图村,也曾因为没品牌,生产出来的茶叶一直都卖不出好价格。“过去挑着出去卖,七八块钱一斤,还没有人要。”81岁的饶维义说,没有品牌就像没有身份证一样。
在“马山”“马图”等茶叶龙头企业带动下,马图茶叶的种植从零散、无序到规模化、标准化,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的产业路、致富路。现在,仅种茶一项,全村870户茶农里有80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1.5万元,比2007年翻了10倍。“下一步我们将会结合马图村的红色资源文化,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饶富强说,既要种好茶做好茶,更要充分挖掘丰顺的茶文化,形成茶文化品牌。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品牌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强势的品牌意味着市场地位和利润。作为丰顺茶叶产业,一直都在品牌上做文章,突出丰顺高山茶的特点,打造“丰顺高山茶”公共品牌。
近年来,丰顺县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校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茶树良种,建设种苗基地;全面加强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建设,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产地产品认定。
其中,凤畲茶业通过“SC食品生产许可认证”,马山茶获评为“广东省十大名牌农产品”,韩山岩露茶在2014年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中荣获特等金奖及金奖,“韩山岩顶红”于2015年荣获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名茶评优金奖,2014年“马图绿茶”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今年,我们将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契机,以‘茗茶比武 韩山论鉴’为主题,积极筹备‘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将丰顺县高山茶产业以及茶叶产业园的建设成果推向全国及世界各地。”曾永祥表示,为提高丰顺茶叶产业品牌知名度,丰顺县将会根据茶叶产业园建设方案稳步推进,塑造“丰顺高山茶”公共区域品牌,积极助力丰顺县茶叶走向全国。